284793_485185781506345_957123664_n   

巴觀說:

「在外在世界,你必須是積極的, 在內在世界,你只能是消極的。」

 

在外在世界積極的意思,

是對於外在世界我們必須做各種的努力、學習各種的知識、

做許多的分析研究、做很多的嘗試,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。

 

而在內在世界(包括你的思想、情緒)要消極的意思,

是當我們的內在世界想要有所成長、轉化時,

我們無法「直接地」去改變內在世界,這是行不通的,

越刻意去減少負面的感覺,只會使它更強烈。

所以我們只能「消極地」看見它,經驗內在的思想和情緒。

當我們如此做時,轉化就會自然發生。

 

如果你對這兩者的分別不夠清楚的話,

這就足以在你的生活中造成許多的衝突混亂。
 
對於外在世界,

我們必須做各種的努力,來達成我們所希望的成果,

但是人們往往也將同樣的方式用到了內在世界;

當他內在出現各種的負面情緒,如恐懼、罪惡感、傷痛時,

他開始分析、研究自己為什麼有各種的情緒、創傷、

為什麼感到難過、為什麼覺得生氣,

試圖透過讓自己變得理智來解決問題。

 

實際上,當你去看見與經驗內在的傷痛情緒時,

透過去經驗,

傷痛背後的原因就會自己顯現出來,傷痛也會逐漸化解。

但是當你透過分析與研究去瞭解傷痛,試圖變得理智時,

這些傷痛仍舊存在~~

而只要傷痛存在,它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你的生活。

如果你去克制傷痛的感覺,

這只會讓你變得僵硬,不自然、不敏感。
 
此外,在許多的書籍中,

我們經常會學習到正向思考的觀念,

正向思考是用於外在世界的。

在外在世界,我們要擴大我們的願景、想像力,

看見美好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,突破我們原本的想像空間。

但是在內在世界,

我們無法期望透過正向思考使傷痛變成喜悅,

對於內在世界,我們只能如實地看見與接納自己內在的一切傷痛情緒。

(P.S.有時透過改變我們的觀點,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,

但這是間接性地,就像我們可以透過放慢呼吸使心跳變慢,

但我們無法直接改變心跳速度。)
 
另一方面,有時會看到有些人在看了一些心靈書籍,

上了一些心靈課程之後,學到了不分析、不思考的觀念。

這些方法與觀念都是用於內在世界的,都是針對內在世界的法則。

但是人們誤以為不用頭腦思考,不分析研究才是靈性的,

於是他們將這些觀念誤用到了外在世界,這同樣會造成許多的問題。

 
而當談到接納所發生的事情時,

實際上我們必須去接納的,是外在事件在我們的內在所喚起的情緒,

也許是恐懼、傷痛、罪惡感、焦慮、擔憂,

而不是接納外在世界的事件本身。

例如,如果你家漏水了,你就必須找人來修理房子。

而不是去接納這個情況(請記得,對於外在我們必須做出努力改變)。

然而,我們經常想去改變外在的事情,

都是出自於我們無法面對外在事件所喚起的負面情緒,

在這種情況下,除非我們先接納與面對內在的傷痛情緒,

否則外在世界的情況不會有很大的改變,

因為我們內在的傷痛,會阻礙我們順利地改變外在的情況,

或是即使我們成功地改變了外在世界,

內在的傷痛依然會一再創造出類似的外在情況。

 

對內在世界的接納,就是去看見與面對我們內在的各種情緒。

當我們面對了內在的負面情緒,經驗內在不舒服的感覺之後,

這些負面情緒就會逐漸地消失。

當內在的情緒消失時,

你會發現自己對於外在的狀況突然變得豁然開朗,

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去面對與處理。
 
外在世界影響著內在世界,內在世界也影響著外在世界。

在實際生活中一件事情的發生,

經常對於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都會產生影響,

例如你今天失業了,

你除了在外在世界要積極地去尋找新工作之外,

也要在內在世界面對失業所帶給你的情緒痛苦。

 

當我們學會分辨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之間的差別,

並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去面對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時,

這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如何去因應生活中的情況與挑戰,

從而幫助我們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,

在這變幻莫測的人生旅程中更能享受生命。

 

~引用http://blog.yam.com/onenesslive/article/69448460 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好和 的頭像
    好和

    好和

    好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