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s  

失去的恐懼,讓你不斷乞討愛。

看一看你生活中所有的渴望,

想變漂亮、更聰明、更強壯的渴望;

想變成最好、最完美的渴望;

想要成為有愛心、善良、能服務人群的渴望;

想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的渴望,

或是想成為富翁、有錢捐助別人的渴望……

 

如果你看得非常深,

會發現這些渴望,基本上都是一種想要被愛的渴望。

「如果你成為你所渴望的這些特質,你就會被愛」的信念利用了你,

使你處在「真實的樣子」與「想成為的樣子」的不斷衝突之中。

 

看看你今天剛買的那件美麗衣裳,

你多麼小心翼翼的裝扮,梳理你的頭髮。

這行為背後的想法是什麼?

你是不是覺得如果你更漂亮一些,

就會得到更多的愛?

 

你為什麼去上那些心靈課程,收集那些證書,

你是不是覺得如果你成為更好的人,

你就會得到更多的愛?

 

當超市的收銀員請你捐款給一個你不曾特別關注的慈善團體,

而你也真的沒有閒錢,卻還是點頭說「好」時,

這是出於慈悲?還是認為收銀員和排在你後面的人,

會因此給你一個愛與尊重的眼神?

 

就是看見這個。

 

奇怪的是,如果你真的看進你的生命,

可能會發現你從來沒有全然被愛的經驗。

在這世界上,沒有人可以說他們無條件地被另一個人所愛;

因為在你內心深處有股空虛,拒絕相信你是被愛的。

即使當你真的被愛時,

那股空虛感、那種對失去愛的極度恐懼,

使你仍舊保持在乞討愛的狀態。

 

你需要不斷的感覺被愛,

因此你往往在關係中懷著占有慾。

當愛是占有時,就會恐懼喪失愛。

你破壞了自己與其他人的自由;控制或占有別人,

就像把別人視為一件家具,這導致了彼此的痛苦。

你經常為了所謂的「真愛」而去測試親近的人,

最後只感到不滿與憤怒。

真相是你不愛自己,你試圖透過關係來滿足自己。

 

「愛只能透過接納自己而發現。」

 

巴觀說:「良好的關係從自己開始,而不是從別人開始。」

一切的愛都只能從愛自己開始。

你只能對別人做你對自己做的事情。

 沉思其中之道,就會明白你與自己連結的方式,

正是你與別人連結的方式。

如果你譴責、批判自己的每個思想、話語與行動,

必然也會對別人做出相同的事情。

如果你被自己的缺點所困擾,也會因為人們的缺點而折磨他們。

 

要有良好的關係,

非常重要的是:一個人必須先接納自己;

接納自己的身體、童年、過往、能力,

以及所有的情緒和人格面向。

除非你能夠接納自己,否則你無法接納別人。

除非你能夠愛自己,否則你無法愛別人。

一旦你可以與自己和平共處,

你幾乎在所有的關係中都能找到平靜。

當你可以看見自己,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,

愛自己真實的樣子時;

很自然的,別人就會看見你真實的樣子,

接納你真實的樣子,愛你真實的樣子。

 

 

~摘錄「愛,從接納自己開始」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好和 的頭像
    好和

    好和

    好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